古代文学经典在网络时代的新境遇

来源:河北日报    2023-09-01 09:11:01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我国古代文学经典类型多、数量大、影响深,是宝贵的文学和文化资源。这些文学经典在传统媒介时代,主要以纸媒、戏曲、影视等形态进行传播和改写。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,互联网的兴起为古代文学营造了新的历史语境,它们的命运由此产生了诸多新变化。观察和审视这些新变化,既能更好地认识今天的文学和文化生态,也能更好地认识古代文学经典的“经典性”。

进入网络时代后,古代文学经典面临的第一个新变化,就是在更大范围内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。这些传播方式按照不同的标准又可划分为全书传播、片段传播、知识性传播、混合传播等。传播过程中,有些传播方式对部分古代文学经典进行了艺术化解读。这些解读既有学术的严谨,又有大众文化的通俗易懂,受到了互联网受众的好评,也使这些文学经典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。

古代文学经典在网络时代面临的第二个新变化就是网络改写,其中又以网络文学改写为主。古代文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元素、文学精神、文化内容等,本身就是丰富的文学资源,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直为人们所取用。近三十年来,网络文学也热衷于改写古代文学经典。目前主流的网络文学类型是小说,网络小说除现实题材外,还包括历史、玄幻、仙侠、言情等,这些类型的小说尤其热衷于改写古代文学经典。比如历史题材小说中,《三国演义》是被改写得最多的作品;在玄幻和仙侠类小说中,《西游记》《封神演义》是被改写得最多的作品;而在古装言情小说中,《红楼梦》则是被改写得最多的作品。常见的改写手段包括同人创作、元素化用、完全解构等。比如晋江文学城中的“红楼”同人文章,数量就高达数千篇。而《西游记》《封神演义》中的仙佛世界、法宝、丹药、阵法等,则为玄幻小说和仙侠小说等提供了构建“洪荒世界”的各类元素。各类层出不穷的“套路文”“反套路文”则以解构性视角对经典角色进行了改写,如《悟空传》就赋予了孙悟空更加真实的人性,而抽离了他的神性。

网络时代对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也十分常见,包括动画、电影、电视剧等方面的改写。比如2018年至2023年,仅《封神演义》相关改编作品就有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《姜子牙》《新神榜:哪吒重生》《新神榜:杨戬》《封神第一部:朝歌风云》等。因受时代所限,《封神演义》原著也存在一些问题,如将商周更迭视作天道轮回的结果,将商纣王的个人欲望、政治错误归结到妲己身上等。这些影视作品就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,比如动画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,将原著中父子不和的伦理关系改编为“父爱”“母爱”“自我成长”的情感主题,实现了升华。

所谓经典,是经过创作、传播、阐释等过程,在大浪淘沙中为时间所检验出来的作品。其“经典性”,就体现在创作、传播和阐释的过程中。古代文学经典是在历史上已经接受过检验,并获得了“经典性”的作品。在网络时代,它们与新的历史语境发生碰撞,其“经典性”也就遇到了新的变化。

首先,古代文学经典的内容及文学意义遇到了挑战。如前文所述,经典的内容在网络时代经常遭到“断章取义”和“拉郎配”,其内容经过改造、变形、取用之后,原本相对稳定的文学意义也就遭到了解构。比如一般认为《西游记》的主题包括不畏强权、追求自由、呼唤英雄、倡导精神解放等,唐僧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也相对稳定。但在网络文艺作品中,唐僧、孙悟空等人的形象可能变得世俗、莽撞。又如在一般视野中,《红楼梦》讲述了贾宝玉、林黛玉、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,但在网络同人小说中,贾宝玉和林黛玉可能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幸福和成功,这完全消解了《红楼梦》在美学上的意蕴。

其次,在互联网的多样化语境中,改写、重写、重述等又赋予了这些古代文学作品新的文学意义。比如《封神演义》本身是一部艺术性低于《西游记》的小说,但大量网络文学和动漫影视作品对《封神演义》的改写,使其逐渐成为一部“新经典”。这些都是它在传统媒介语境中未能达成的。从文学史的发展来看,不少作品在诞生之初并未成为经典,而是在动态的文学生态中被逐渐建构出来的。

最后,要警惕网络文学、游戏动漫、影视作品等对古代文学经典的“乱编”与“胡说”。网络时代的文艺创作,质量参差不齐,不少作品虽然是以古代文学经典为资源,但它们可能潜藏着历史虚无主义、厚黑学等,这对经典是一种伤害,对受众也是一种伤害,应当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。只有对古代文学经典进行科学的再开发,才会使其在网络时代产生新的文化魅力,真正实现古代文学经典的古为今用,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(朱 军)

关注河北日报,了解更多权威资讯

标签:

  • 路线
河南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3例
天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例、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